安庆教育网
第十二章机械波知能整合与专题突破-稳定干涉中的最强与最弱点的条件详细信息
宜城教育资源网www.ychedu.com

第十二章知能整合与专题突破

第十二章机械波知能整合与专题突破 


综合讲解·各个击破
专题1 波的多解问题
波动图象的多解涉及:(1)波的空间的周期性;(2)波的时间的周期性;(3)波的双向性;(4)介质中两质点间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;(5)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.
1.波的空间的周期性
沿波的传播方向,在x轴上任取一点P(x),如图所示,P点的振动完全重复波源O的振动,只是时间上比O点要落后Δt,且Δt =x/v=xT0/λ.在同一波线上,凡坐标与P点坐标x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许多质点,在同一时刻t的位移都与坐标为λ的质点的振动位移相同,其振动速度、加速度也与之相同,或者说它们的振动“相貌”完全相同.因此,在同一波线上,某一振动“相貌”势必会不断重复出现,这就是机械波的空间的周期性.
空间周期性说明,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多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.
2.波的时间的周期性
在x轴上同一个给定的质点,在t+nT时刻的振动情况与它在t时刻的振动情况(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等)相同.因此,在t时刻的波形,在t+nT时刻会多次重复出现.这就是机械波的时间的周期性.
波的时间的周期性,表明波在传播过程中,经过整数倍周期时,其波的图象相同.
3.波的双向性
双向性是指波沿正负方向传播时,若正、负两方向的传播时间之和等于周期的整数倍,则沿正负两方向传播的某一时刻波形相同.
4.介质中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
在波的传播方向上,如果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不确定,就会形成多解,解题时若不能联想到所有可能情况,易出现漏解.
5.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
在波的传播过程中,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联系,若某一质点振动方向未确定,则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,这样形成多解.
【例1】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,虚线是经过0.2s时的波形图象。求:
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(频率)
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/s,求波的传播方向
⑤若0.2s小于一个周期时,传播的距离、周期(频率)、波速。

4

x/m

y

0


解析:①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,所以有两种可能: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。
向左传播时,传播的距离为x=nλ+3λ/4=(4n+3)m (n=0、1、2 …)
向右传播时,传播的距离为x=nλ+λ/4=(4n+1)m (n=0、1、2 …)
②向左传播时,传播的时间为t=nT+3T/4得:T=4t/(4n+3)=0.8 /(4n+3)(n=0、1、2 …)
向右传播时,传播的时间为t=nT+T/4得:T=4t/(4n+1)=0.8 /(4n+1) (n=0、1、2 …)
③计算波速,有两种方法。v=x/t 或v=λ/T
向左传播时,v=x/t=(4n+3)/0.2=(20n+15)m/s. 或v=λ/T=4 (4n+3)/0.8=(20n+15)m/s.(n=0、1、2 …)
向右传播时,v=x/t=(4n+1)/0.2=(20n+5)m/s. 或v=λ/T=4 (4n+1)/0.8=(20n+5)m/s. (n=0、1、2 …)
④若波速是35m/s,则波在0.2s内传播的距离为x=vt=35×0.2m=7m=1 λ,所以波向左传播。
⑤若0.2s小于一个周期,说明波在0.2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 则:
向左传播时,传播的距离x=3λ/4=3m;传播的时间t=3T/4得:周期T=0.267s;波速v=15m/s.向右传播时,传播的距离为λ/4=1m;传播的时间t=T/4得:周期T=0.8s;波速v =5m/s.
做此类问题时,可用答案代入检验法。

自我测评·及时反馈

1.如图所示,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两个质点 和 ,它们的平衡位置相距 ,且大于一个波长,波速 ,质点 和 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所示,试求振动周期的最大值,并以质点 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,画出与最大周期对应的 时的波形图。


13-2-10

1、解析:由于题目中没有明确波的传播方向,所以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:⑴若波由质点 向质点 传播,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振动图象可知,质点 的振动在时间上至少比质点 落后 ,因而 和 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至少是 ,由波的周期性,则 与 的关系应该为 , ……
解得 , ……故,波的周期为
, ……显然,当 时 和 均有最大值,分别为 ,
由题中的振动图象可知: 时,质点 在正的最大位移上,而质点 处在平衡位置,并且即将发生正方向的位移。再根据上面的分析讨论和题中条件,则有


所以,画出与最大周期相对应的 时的波形图如图11所示。

⑵若波由质点 向质点 传播,分析思路、方法同⑴,可得出周期和波长的最大值分别为 , 与最大周期相对应的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。

专题2 波的干涉”问题解析
一、波的干涉图象及位移、速度的合成与能量问题:注意波峰与波峰、波谷与波谷相遇而叠加时,此质点的合振幅必为最大,故此位置必形成干涉加强;波峰与波谷相遇而叠加时,质点的合振幅必为最小,故此位置必形成干涉减弱;二振动的平衡位置相遇且二振动在某点处引起的速度方向相同时,则该质点的振动能量必最大,故该位置必形成干涉加强;二振动的平衡位置相遇且二振动在某点处引起的速度方向相反时,则该质点的振动能量必最小,故该位置必形成干涉减弱。
二、稳定干涉中的最强与最弱点的条件与应用问题:二振动方向相同、频率相同、初相差为 的二波源S1、S2产生的两列波某时刻在空间某点P所引起的相位差必为 ,故:
⑴当 ,即 ,其中k=0、1、2……时,点P必为干涉最强的点;
⑵当 ,即 ,且k=1、2、3……时,点P必为干涉最弱的点。
注:在我们常见的问题中都将二波源的振动情况当作完全相同,故二波源的初相差为 ,即得到 时P为振动最强的位置,而 时P为振动最弱的位置;因而在解答问题时我们要注意初相 。
三、同一直线上传播的波的干涉问题:注意干涉中的位移、速度的矢量合成及能量情况,且位移或速度的合为最大值的位置振动必为最强,相反必为最弱。
【例2】图中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波相遇时某时刻的情况,图中实线表示波峰,虚线表示波谷;相干波的振幅均为5cm,波速与波长分别为 ;点C为相邻圆弧间的中央处的同心圆的交点。则:⑴此时图中标示的点中振动最强的点有________,振动最弱的点有______;⑵从该时刻起经过 个周期时位移为0的点有__________;⑶图示时刻A、B二点在振动方向上的高度差为______________ ;⑷图示时刻质点C的位置与运动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⑸从图示时刻起经过 ,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。

解析:由图1知点A、E为波峰与波峰相遇,故A、E点的合振幅必最大即为振动最强的点;点B为波谷与波谷相遇合振幅也最大,仍为振动最强的点;点D、F为波峰与波谷相遇故其合振幅为0即为振动最弱的点;对点C因为是相邻圆弧间的中央处的同心圆的交点,即为过E、F的二圆弧间(圆心在右上角的圆)的中央处的同心圆与过E、B的二圆弧间(圆心在左上角的圆)的中央处的同心圆的交点,故点C距过B点的二波谷间的距离(图1中的二粗短线段示)必均为 个波长,因而此时二振动传到点C的状态必为平衡位置,那么二振动在点C的合成如图2示,波从B向C传播故二振动在点C产生的速度方向必均向负方向且有最大速度,故点C必有向负方向的最大合速度,因而点C的振动能量为最大值,那么点C必为振动最强的点。

⑴此时振动最强的点有:A、B、E、C,其合振幅必为10cm,振动最弱的点有D、F;
⑵从该时刻起经过 个周期时点A、B、D、E、F必为平衡位置相遇而使合位移为0,而点C则为波峰与波峰相遇使其合位移为最大;
⑶图示时刻A点为二波峰相遇,故点A此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0 ;此时点B为二波谷相遇,故点B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;因而A、B二点在振动方向上的高度差为20 ;
⑷由上述分析知此时点C必位于平衡位置且有向负方向的最大速度。(注:由于波的干涉中的明、暗条纹是以二波源为焦点的双曲线,故点C不是双曲线上BE直线的中点)
⑸由题中条件得出波的周期为 ,故质点B在半个周期内必将从合振动的波谷运动到波峰处,故B点经过的路程必为20 。
两相干波的叠加区域,凡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,都是振动加强的点;凡峰、谷相遇的点,都是振动减弱的点.


2.下图在Y轴上的A、B两点放着两个相干波源,它们激起的波的波长均为2米,且A、B二质点的振动方向均与纸面垂直;二波源的纵坐标为 ;那么:⑴当二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时,⑵当二波源的振动方向恰好相反时,⑶当波源A垂直于纸面向上运动经过平衡位置时波源B恰位于纸面外的最远点处,则在X轴上从 的位置上会出现多少个振动最强的点?

2、解析:从波源A、B发出的波可传播到整个X轴上的各点
⑴当二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时,首先考虑两波源发出的波在X轴正半轴上任一点P相遇的路程差必满足 ,由 时P为振动最强的位置有 ,故 即 ,由于 为整数故 应当取0、1、2;再利用对称性知在X轴负方向仍有 为-1、-2两个位置,因此在X轴上从 的位置上会出现5个振动最强的点。
⑵当二波源的振动方向恰好相反时则二波源振动的初相位为 ,在X轴正半轴上任一点P相遇的路程差仍满足 ,由 可得  即 ,故k应当取1、2、3,由于对称性知在X轴负方向仍有k为-1、-2、-3三个位置,故在X轴上从 的位置上会出现6个振动最强的点。
⑶当波源A垂直于纸面向上运动经过平衡位置时波源B恰位于纸面外的最远点处,则二波源振动的初相位为 ,因二波源发出的波在X轴正半轴上任一点P相遇的路程差仍满足 ,故由 可得 即 ,故k应当取1、2、3,由于对称性知在X轴负方向仍有k为-1、-2、-3三个位置,则在X轴上从 的位置上仍会出现6个振动最强的点。

 

专题3 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关系
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形状相似,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,其物理意义有本质的区别,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,因为参与波动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,质点振动的周期也等于波动的周期。
解决两种图象结合的问题的基本思路
(1)首先识别哪一个是波的图象,哪一个是振动图象,两者间的联系纽带是周期与振幅。
(2)再从振动图象中找出某一质点在波的图象中的那一时刻的振动方向,然后再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及其他问题。
【例3】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=0.10s时刻的波形图,P是平衡位置为x=1 m处的质点,Q是平衡位置为x=4 m处的质点,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,则

O

10

-10

O

10

-10

y/cm

x/cm

x/m

t/s

2

4

6

8

P

Q

0.05

0.10

0.20

0.15


A.t=0.15s时,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
B.t=0.15s时,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
C.从t=0.10s到t=0.25s,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
D.从t=0.10s到t=0.25s,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
解析:由y-t图像知,周期T=0.2s,且在t=0.1sQ点在平衡位置沿y负方向运动,可以推断波没x负方向传播,所以C错;
t=0.10s到t=0.15s时,Δt=0.05s=T/4,质点Q从图甲所示的位置振动T/4到达负最大位移处,又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,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,所以此时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,而P点从图甲所示位置运动T/4时正在由正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的途中,速度沿y轴负方向,所以A、B都对;
振动的质点在t=1T内,质点运动的路程为4At=T/2,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A;但t=T/4,质点运动的路程不一定是1A;t=3T/4,质点运动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A。本题中从t=0.10s到t=0.25s内,Δt=0.15s=3T/4,P点的起始位置既不是平衡位置,又不是最大位移处,所以在3T/4时间内的路程不是30cm
答案:AB
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结合问题,要注意深刻理解每种图象表达的本质,注意联系与区别,防止干扰,比如振动图象中时间轴是单向的,波动图象中,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可能。


3.如图所示,甲为某一简谐横波在t=1.0s时刻的图象,乙为参与波动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。

(1)两图中的AA’、OC各表示什么物理量?量值各是多少?(2)说明两图中OA ’B段图线的意义?(3)该波的波速为多大?(4)画出再经过0.25s后的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。(5)甲图中P点此刻的振动方向。


3、解析:依据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来分析判断。注意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区别与联系。
(1)甲图中的AA’表示振幅Ax=1m处的质点在t=1.0s时对平衡位置的位移,振幅A=0.2m,位移y=-0.2m;甲图中OC表示波长,大小l=4m。乙图中AA’即是质点振动的振幅,又是t=0.25s时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,振幅A=0.2m,位移y=-0.2m;OC表示质点振动的周期,大小T=1.0s。
(2)甲图中的OA’B段图线表示O到B之间的各质点在t=1.0s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,OA间各质点正向着平衡位置运动,AB间各质点正在远离平衡位置运动。乙图中的OA’B段图线表示该质点在t=0~0.5s时间内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,在0~0.25s内该质点正远离平衡位置运动,在0.25s~0.2s内该质点正向平衡位置运动。(3)由v=l/t可得波速v= m/s= 4m/s(4)再过0.25s,波动图象向右平移Dx=vDt=0.25´4m=1m=l/4;振动图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后延伸T/4,图象分别如图丙、丁所示

(5)已知波的传播方向(或某质点的振动方向)判定图象上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方向(或波的传播方向),常用方法如下:根据波动过程的特点,利用靠近波源的点带动它邻近的离波源稍远的点的特性,在被判定振动方向的点P附近图象上靠近波源一方找一点P’,若在P点的上方,则P’带动P向上运动,如图所示;若P’在P点的下方,则P’带动P向下运动。
宜城教育资源网www.ychedu.com
第十二章机械波知能整合与专题突破-稳定干涉中的最强与最弱点的条件
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、试题、教案、学案、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。数百万资源,无须注册,天天更新!
宜城教育资源网
免责声明 :本站资源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:此地宜城 邮箱:yrqsxp@163.com  QQ:290085779